其实对于科技,也应该建立正确的三观。以简单的“历史拟合”来玩儿几个函数参数,根本不存在什么“优化”。实际上我们做实践的都懂,我们一天编译程序上百次,去趟厕所、喝杯水之类的都可以让自动化测试跑上一遍,让测试用例进行几万、几十万次随机和并发测试,那么测试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正确无误吗?如果为了“证明自己正确”还有可能有人真知灼见地进行测试的吗?
不要南辕北辙式地“赶路”。
呵呵,这是一个基本的人的三观问题。测试只能证明错误,不能证明正确。测试只能说明你将一些自己明确知道是坑的东西自动化了,不断回归了。这是区别一个实践者与一个非实践者的基础知识,实践者不以理论瞎忽悠,实践者不以测试来证明什么是正确的,实践者只知道千方百计地用每天几十万遍随机测试和并发测试来证明错误。
因此,当你对一个系统的认知只有一小部分的时候,你浪费比别人多100倍的时光,你做成事情也仍然是最多能达到别人一小部分。
一个“刚好能通过过去某段历史的极端参数”对于其它历史行情、对于随机游走的“意外”更容易爆仓,这才是需要每天花上几十万次来回归执行的事情,这才是真对回测有正确三观的人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浪费时光来“证明某参数侥幸能用”。
当你对结论进行反思时,而不是盲目回测妄图找到圣杯时,才是稳定地知行合一的开始。 |